一个企业生产管理如何,班组管理就能窥见一斑。班组管理,是生产管理的最小单元,也是最基层的组织,它直接决定了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、成本、交期,不可谓不重要,但作为一线班组长,往往又确实存在很多工作上的误区,该如何规避?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下班组长工作的“十大误区”,供你参考。
1.以为只是传话筒
这是很多刚当上班长的伙伴常有的想法,甚至是一些不愿承担责任的班组长固有习惯。我只负责传达,命令和要求是领导下的,下面执不执行我管不了那么多,反正我该做的已经做了,这是消极班组长的常见心理,但这显然不行,这是自己位置没有摆正导致的。
2.把自己当操作工
很多人可能不相信,但其实是有很大一批班组长确实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操作工,只不过自己多了一点监督责任罢了。这显然是职责没有明确导致的,班组长虽然很多工厂都是半脱产,但他们其实是具有班组管理的责任和权力的,当然还得有合理的利益,否则谁会愿意去做?
3.完全是工人立场
因为班组长大多是从操作岗位上起来的,跟下面的人关系也比较多,以致于在班组长这个岗位上很难快速调整好自己的立场,常常会站在工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。当然,我们很鼓励站在工人角度来考虑一些管理决策,但我们更多是要为管理服务,要把好的制度和流程都有效运行起来,这也是长期为工人着想。
4.完全是管理立场
也有班组长一到管理岗位上,就变得“人高一等”,对下面的工人“颐指气使”,不听下面的建议,不关系工人的“疾苦”,这也是要不得的。德鲁克说过:管理的本质是“向他人释放善意”,我们是一个团队,只有一线工人做得开心、做得好,我们管理才会轻松,结果才会更好。
5.拉帮结派搞圈子
很多企业都有这个圈子文化,上到高层、中层,下到班组一线,这会带来很多管理弊端。作为班组长,因为缺乏管理思路和方法,于是把管理误以为就是搞好关系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相反,这会带来一系列管理上的麻烦,甚至你根本就管不了工人,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是必须的。
6.做不到公平公正
很多班组长不敢管、管不好的很大原因在于自己做不到公平公正。一方面,自己也有自己的小九九,什么听话的、亲戚、朋友、老乡那肯定要照顾;另一方面,对于班组里面的一些“刺头”、老板的亲戚,也不好、不敢得罪。于是,班组怎会有合理的绩效考核?哪会有什么公平公正......
7.缺乏团队亲和力
虽然班组不大,但也是一个“作战”团队,大家要一起完成当班的生产任务、设备保养、区域清扫等内容,班组长你得跟大家安排沟通好吧?另外,一线的伙伴基本上都比较辛苦,甚至有的还要倒中班、夜班,你得关心下大家吧?大家家里有事、个人生病、心情不好,你得过问下吧?团队的亲和力就是在这些一点一滴中产生的。
8.不愿意培养他人
这个也好理解,人都是自私的,我培养了下面的人,那我的位置还有保障吗?但这确实是狭隘的想法,难道你没想过,随着你能力的提升,你的空间会更大吗?哪怕碰到不识人的老板,“此处不留爷,也自有留爷处”啊!培养下面的人成长,我们自己的管理才会轻松,团队的业绩才会更好,你说要不要做?
9.不敢管老员工
这也是很多班组长的弊病,总担心自己技术不如老员工,怕管得不好被老员工挑战。这其实也是心态没有摆正导致的,你技术不如人没有关系,谦虚一点,别人愿意跟你讲,也可以包容你的一些失误。对老员工,既要尊重,也要关心,还要学习他的优点。
10.自己不善于学习
老实说,大多班组长的个人基础并不是很好(毕竟都是从一线上来的),但学习的意愿和学习的能力是自己可以培养的,我们也看到很多优秀的班组长后来走上了车间主任、甚至工厂长的岗位。没有不可能,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,你是否愿意持续学习......
班组长,这个最基层的管理者,做好也相当不容易,问题就是最好的改进机会,希望你也能规避这“十大误区”。
免责声明:本文系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版权,请联系删除。
一堂凝聚人心,坚定信念的实效课程。 一次激发内驱,解锁潜能的难得机遇。 一套洞察市场,趋势预判的实用工具。
企业进行培训,是为了团队更新思想观念、转换思维方式、提升工作能力和绩效、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,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,而实施有计划、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。是提高管理水平,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。 怎样才能做好员工培训呢? 中国建材商学院,作为长期为全国建材行业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,分享三点心得,供参考。 一、有人负责、做好计划 要指定相对内行的人员负责企业培训工作,以保持培训
4月30日,贵州天山水泥有限公司2024年第二期营销能力提升培训班圆满结束。 贵州天山水泥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博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,强调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,培训对于打造营销队伍,提升业务能力,推动公司发展的